哈佛研究:做好“一少两多”,孩子大脑真的会变聪明,专注力更好

时间:2025-04-05 06:32:36来源:新闻快递网 作者:小舟

哈佛研究发现,0-6岁是打造聪明大脑的好时期,脑神经元连接非常快。孩子到两三岁的时候,突触数量就是成人的2倍,并且达到了饱和状态。为了搭建高效便捷的神经网络,这时大脑开始大范围对那些没有连接到,或者连接比较稀疏的神经元进行修剪,在娃儿6岁左右这个浩大的工程的工程就完成得差不多了。在这个阶段,做好“一少两多”,孩子思维敏捷,专注力好,脑瓜子转得快。1.少吃游离糖儿子的一个同学,那牙齿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,黑的黑,断的断,烂的烂。刚开始我想不明白,心想再怎么样,牙齿也不至于烂到这种地步吧?接触一个段时间后发现,他妈妈很喜欢给他吃各种“含糖”零食,发脾气的时候给他含一颗,自己想安静的时候给他来一瓶……世界卫生组织在2019年就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吃游离糖,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。游离糖是指添加在食品上的各种“糖”,包括果汁、高果糖浆、蜂蜜和各种甜味剂,比如孩子特别爱喝的含糖饮料。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,都各自针对“高糖饮食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”而展开了研究,结果都发现:与不喝含糖饮料的儿童相比,喝含糖饮料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,而且攻击性更强。高糖食物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激发精力,但吃完后血糖像过山车一样,来得快,去得也快,剧烈波动之下,大脑很容易疲劳,长期食用之后,孩子就越来越难以集中注意力了。大脑长期缺乏稳定的能量供给,突触就越发没有活力了,孩子的反应也因此变得缓慢迟钝。研究发现,孩子吃富含蛋白质的低IG(血糖指数)食物(如:全麦面包、坚果、牛奶、鸡蛋、原味酸奶、花生酱等),思维更敏捷,感觉更快乐轻松,脑子更灵活。孩子对零食与饮料没啥抵抗力,虽然含糖零食不太好,但也不要一刀切,平常一点儿也吃不到,到了学校你管不到的地方,反而死命吃,所以还是固定一个日期给他吃一点点,比如家人聚餐或者露营的时候,适量给一点解解馋。2.多脏玩朋友老抱怨她3岁的女儿,不像一个女孩样,老是上天下地地玩,把衣服弄得脏兮兮的,其实让孩子放开去玩,脏一点也是值得的。小时候,只要确保安全,不管我们玩得多“疯”,打水仗、玩泥巴、爬树、摸虾捉虫任你玩,现在的家长怕脏,什么都要管,孩子玩个游戏生怕弄脏衣服被骂,都不敢大大方方地玩了。一张白纸,因为有了一支笔,画面因而变得丰富热闹。一个充满神经元的大脑,因为有五感的“滋养”,才能形成四通八达的信息网,把感官信息转化成一个个有意义的指令与思想。当宝宝在娘胎时,感觉统合就开始了,2-7岁是敏感期,组织感官能力最强,允许孩子脏玩,孩子可以放开双手双脚尽情玩,这样能刺激撩拨全身的感官,激活大脑多个感官区域,让孩子的反应更加灵敏。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问题那么多呢,比如写字歪扭,铅笔经常断芯,上课坐不住,无法顺利地从一项任务过渡到另一个任务?因为现在的父母管太多了,这不让玩,那不让玩,孩子的感觉统合没跟上,大脑无法正确地整合与提供指令给感官。3.多运动在许多人印象中,运动可以强健体魄。其实,多运动还能刺激大脑分泌丰富的BDNF(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),作为大脑优质的营养“肥料”,它能够激活与滋养脑细胞,让神经回路变得更粗,以保证大脑信息可以畅通无阻地传递。运动生理学家米歇尔·奥尔森指出,坚持运动之后,身体与大脑会发生很喜人的变化。比如,刚开始运动,大脑会变得异常兴奋,内啡肽如泉水一般涌入;锻炼1个小时后,大脑会释放令人愉悦的血清素、多巴胺,流向大脑的血流与氧气也大大地增加;坚持运动一个月后,脑细胞更新速度变快。当我写作遇到困难时,离开座位,做一下简单的拉伸动作,或者到外面散步,就能找到新思路,所以即便是微运动也能让大脑焕然一新。由此可见,让娃多运动准没错儿,尤其是那些爱动的孩子,坚持锻炼能让其注意力变得更集中。运动脑的敏感期是在3-5岁,此时运动神经比较活跃,更容易把运动养成像吃饭睡觉那样的习惯。大家可以美妈总结的“每日运动安排”来给小可爱们做计划,建议不要为了追求数量而太过机械地训练,以游戏的方式引入,小朋友更容易接受。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相关内容